她起身,沒有去圖書室,而是不由自主地再次走向琴房。
門緊閉著。
她猶豫了一下,伸手輕輕推了推——鎖著。
但她的目光被門邊角落的一樣小東西吸引。
那是一小片深色的、棱角尖銳的金屬碎片,似乎是節(jié)拍器碎裂的殘骸,可能是在清理時被無意遺漏,滾落到了門邊的陰影里。
她蹲下身,撿起那片冰冷的金屬。邊緣十分鋒利,幾乎割手。
就在這時,琴房內(nèi)傳來極其輕微的、幾乎難以察覺的聲響。
不是琴聲,不是腳步聲。
是一種極慢、極規(guī)律的摩擦聲。
像是有人正用一塊極其柔軟的絨布,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小心翼翼地擦拭著什么。
擦拭著那架鋼琴的漆面?擦拭著那個放置黑膠唱機和舊筆記的矮柜?還是擦拭著其他什么看不見的、需要被徹底撫平痕跡的東西?
那聲音里透著一股偏執(zhí)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耐心和冷靜。
但愿捏緊了手中那片冰冷的金屬碎片,鋒利的邊緣刺痛了她的掌心。
她終于明白。
風(fēng)暴并未過去。
它只是被更深、更嚴實地封存了起來,在這扇緊閉的門后,在他完美無瑕的冷靜面具之下,無聲地、持續(xù)地刮著。
接下來的幾日,建筑內(nèi)部維持著一種脆弱的平靜。馬嘉祺早出晚歸,即使偶爾與但愿同桌用餐,也僅是幾句必要的、關(guān)于起居的簡短問答。
他的眼神不再帶有審視,甚至很少落在她身上,仿佛她只是這空間里一件會自行移動的靜物。
那種被刻意忽略的感覺,比之前的審視更讓人不安。但愿感覺自己像一顆被投入深水的石子,沉底之后,水面迅速恢復(fù)了平靜,不留一絲漣漪。
她開始長時間待在圖書室,并非全然為了閱讀,更多是為了避開那無處不在的、令人窒息的正常氛圍。
她依循馬嘉祺那日的建議,翻看西側(cè)書架底層的音樂史。那些書籍確實更淺顯,帶著插圖和故事性的敘述,但她依舊難以集中精神。
手指無意識地劃過書脊,最終停在一本異常厚重的精裝書上——《德英音樂術(shù)語辭典》。
書脊陳舊,燙金的字跡有些模糊。她將它抽了出來,書頁間散發(fā)出和陳舊樂譜相似的、混合著灰塵與紙張腐朽的氣味。
她隨意地翻開。
內(nèi)頁的紙張泛黃發(fā)脆,密密麻麻排布著專業(yè)的術(shù)語解釋。這顯然不是入門級的讀物。
正當(dāng)她準備合上時,一張夾在書頁中的、對折的脆弱紙片飄落下來,悄無聲息地落在她的膝上。
那不是印刷品,而是一張手工裁剪過的、更為古舊的信紙。
紙質(zhì)薄脆,邊緣已經(jīng)起了毛邊,上面是用墨水書寫的字跡,因年代久遠而微微暈開。是德文,花體,優(yōu)雅而流暢,與馬嘉祺那清瘦鋒利的筆跡截然不同。
但愿看不懂內(nèi)容,目光卻被信紙角落的一小片污漬吸引。那顏色暗沉,形狀不規(guī)則,像是一滴早已干涸的水痕,或是一滴凝固的淚。
她下意識地用手指輕輕觸碰那片痕跡。
指尖傳來紙張粗糲的觸感,以及一種難以言喻的、仿佛能穿透時光的冰涼。
就在這時,一個冰冷的聲音自身后響起,毫無預(yù)兆:
馬嘉祺。“在看什么?”
但愿驚得幾乎跳起來,手中的信紙差點掉落。
她猛地回頭,看見馬嘉祺不知何時站在書架之間的陰影里,正靜靜地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