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強文,主搞事業(yè),男主不定,可以隨意磕CP。
——————————————————正文
瑾宣想要殺人滅口,但如今蕭瑟實力已經(jīng)超過他,最終沒辦法只能逃走。
但只有蕭瑟看見其樣貌,現(xiàn)在沒充足的證據(jù)證明黑袍人是瑾宣。
蕭瑟回到永安王府找眾人商量。
當天夜里,瑾宣責怪蕭羽過于魯莽,只不過他現(xiàn)在已給蕭羽想到良策,尋得一位可以顛覆整座天啟城的關(guān)鍵人物,此人正是蟄伏多年的瑯琊王之子蕭凌塵。
而在另一邊,掌印監(jiān)瑾言來找葉嘯鷹,以龍封卷軸勸說他號令大軍開拔,迎接蕭凌塵重回天啟問鼎九五。
在葉若依和蕭瑟單獨交談時,葉若依好奇蕭瑟是否喜歡姜離離,蕭瑟回答了是。
這段時間以來,華錦暫且穩(wěn)住明德帝的病情,但是心病不除,百病難醫(yī),也就意味著他的心疾還需心藥來治愈。
明德帝深知心病因何而起,索性道來自己和瑯琊王的過往,就算感情再深的兄弟,若是身處皇家定會迷失初衷,最終深陷于權(quán)力之中,罔顧手足之情。
昔日瑯琊軍三大神將之一王劈川,現(xiàn)在陪同蕭凌塵等在天啟城外,直至將軍府派出十五名密探,消息傳出城交給蕭凌塵。
反觀姬雪來到永安王府向蕭瑟透露此事,并且揭開龍封卷軸的秘密,若是龍封卷軸重見天日,說明天啟城要爆發(fā)一場政變。
蕭瑟惋惜葉嘯鷹和自己的目標一致,奈何在選擇上出現(xiàn)分歧。
這天夜里,葉若依回家看見父親在宣紙練字,其中“忍”字赫然入目,令她察覺不妙。
葉嘯鷹主動說起自己和瑯琊王從初遇到征戰(zhàn)沙場,再到瑯琊王蒙受不白之冤,每每提及此事,向往的神情都會變得凝重。
瑯琊王為保葉嘯鷹,突然降罪于他,以治軍不嚴為由奪走兵符。
明德帝保住葉嘯鷹的性命防止兵變,世人都以為葉嘯鷹和明德帝心生芥蒂,又因畏懼皇威才不敢造次,可是葉嘯鷹忍氣吞聲多年,無非是希望有朝一日還瑯琊王清白。
雖然葉嘯鷹看好蕭瑟,可他知道蕭瑟和瑯琊王屬于同一類人,即便有能力和魄力,也沒有足夠狠心。
葉嘯鷹認為想要翻案,必須得當上皇帝,否則就是以臣逆君。
葉若依和父親觀點不同,當即離開將軍府搬去永安王府,并且跟蕭瑟透露父親的想法。
蕭瑟聞言大驚,感嘆最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要發(fā)生,接下來葉嘯鷹就會召集瑯琊軍聯(lián)系蕭凌塵發(fā)動叛亂,屆時幾十萬鐵騎踏過整片大陸直指天啟,無數(shù)百姓將因此蒙難,蟄伏在北離周邊的國家也會伺機而動。
至于為何龍封卷軸會突然出現(xiàn),蕭凌塵登基又對蕭羽有何好處,蕭瑟至今還想不明白,可他知道這絕對是個圈套。
事實上,葉嘯鷹會有所察覺,奈何葉嘯鷹為人極度自負,堅信就算是進入圈套也能先發(fā)制人。
正因此事關(guān)乎重大,蕭瑟立刻找來蕭月離,如實告知來龍去脈。
獨立于三軍之外,只為守衛(wèi)皇城而存在的王離中軍,在等來蕭凌塵之后,就會徹底成為瑯琊軍。
二十萬瑯琊軍集結(jié)攻打天啟,僅靠三萬士兵守城而戰(zhàn),以少勝多簡直天方夜譚,蕭瑟透露自己回天啟途中遭遇軍隊阻攔,認為蕭氏皇族里必定有人勾結(jié)蕭凌塵,于是想到跟蕭月離商量對策。
一時之間,各路人馬集結(jié),烽火未至,千里連城已觀。
葉嘯鷹率領(lǐng)舊部和蕭凌塵會合,出發(fā)前往北離途中,并未遭到任何軍隊攔截,瑯琊大軍浩浩蕩蕩,馬踏天啟城,直殺太安殿。
軍報迅速傳開,又偏巧明德帝病倒昏迷,蕭瑟覺得他們猶如困獸,身陷其中難以脫身,當務之急也只能派姬雪說服蕭凌塵。
此刻大軍駐扎郊外休息,唯有一處篝火極似狼煙,旁邊則站著較為熟悉之人。
時隔多年,蕭凌塵重逢姬雪依舊念念不忘,至于姬雪來意,他是拒不接受,起兵之意絲毫不減半分。
其實小時候的蕭凌塵,全然沒有皇室貴族的模樣,一身草莽習氣,就連蕭羽和龍邪都過目難忘。
可正是這位小王爺,過幾日就要親臨天啟,攪得天下大亂,謹言奉命集齊百官相迎的親筆聯(lián)名書,更有親自請出濁心公公。
此人乃是上任五大監(jiān)的掌印監(jiān),也是當年龍封卷軸的見證者,而他便成為蕭凌塵問鼎九五的關(guān)鍵人物。
如今勤王令已發(fā)出,兩軍需得三日才能抵達天啟,完全來不及支援,可蕭瑟遲遲沒有召集王離天軍,蕭月離心急如焚,只能暫且相信蕭瑟的決斷。
藏冥猜測極有可能是蕭瑟和蕭凌塵聯(lián)手,二十萬大軍攻城就為給瑯琊王平反。
蕭崇聞言立馬否定這一結(jié)論,他深知蕭瑟品行如何,完全沒必要以無辜百姓當作代價,因為手上沾染一滴不義之血,便是玷污了瑯琊王。
姜離離和蕭瑟對弈連勝,蕭瑟落子觀局,思索對策,直至姬雪前來轉(zhuǎn)達蕭凌塵的意思,終讓他找到神轉(zhuǎn)之棋,置死地而后生。
葉若依代替蕭瑟通知蕭月離先帶王離天軍出城,至于后續(xù)自由安排。
蕭羽等待大軍入城,篤定無心在身邊保護,千軍萬馬不得近身。
短短兩日后,天啟城響起號角聲,百姓們聞風而逃,如臨大敵。
原本葉嘯鷹以為會有一場血戰(zhàn),沒想到城門大開,令他不得不懷疑其中有詐。
白王府和赤王府都各有籌謀,華錦做好赴死準備,沐春風透露蕭瑟給她尋得藏身之所。
明德帝聽到號角聲醒來,強撐著病軀走出大殿,周圍已經(jīng)集結(jié)所有禁軍,包括親兵虎賁郎,蕭瑟和蕭崇等人站在為首處。
蕭凌塵入城之后,首先來到太廟祭拜父親,臨出門時又遇到齊天塵,縱然齊天塵百般勸阻,始終無法改變他的想法。
到目前為止,明德帝還對蕭凌塵抱有一絲希望,想讓蕭瑟切記大義相勸,絕不可讓上一代人的恩怨延續(xù)。
蕭羽狀告蕭瑟派出蕭月離至今未歸,意指他私通蕭凌塵謀逆,但是蕭瑟反問蕭羽是否想看到瑯琊軍和北離天軍血戰(zhàn),屆時他坐收漁翁之利。
正當二人對峙,宮門緩緩開啟,只見鮮紅甲,血龍槍,身穿鮮紅色鎧甲,手持長槍的年輕男子率軍踏入,風姿絲毫不遜于當年的瑯琊王。
蕭崇怒斥蕭凌塵叛亂,豈料話音落,掌印監(jiān)濁心公公騎馬而來,當眾舉起龍封卷軸,高聲宣布廢明德帝,立新皇。
在濁心公公的話里,揭露當年先皇意欲傳位瑯琊王蕭若風,后被明德帝蕭若瑾忤逆奪位,強迫瑯琊王撕毀龍封卷軸。
上一任五大監(jiān)身受皇命,這些年來忍辱負重,終得此封龍封卷軸,就是要擁立蕭凌塵順理成章繼任大統(tǒng)。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無不赫然,瑯琊軍瞬間站起,面露森光,似乎準備隨時血洗皇宮。
流血可以登基為帝,亦可改朝換代,然而蕭凌塵打開龍封卷軸,微微掃了一眼,立馬將卷軸撕得粉碎,舉起長槍刺向濁心公公,揚言蕭氏皇族之大統(tǒng)絕非他閹人定之。
轉(zhuǎn)眼之間,四周寂靜,每個人的表情變得耐人尋味,謹言見狀不妙,急忙逃走。
蕭凌塵飛身來到蕭瑟身邊,恢復往昔的嬉皮笑臉,顯然他已做到身負瑯琊王血脈,子承父命,平叛奸佞,為蕭氏守護北離。
瑾威趁眾人不備,直接拔劍刺向蕭凌塵,繼而被瑾仙阻止。
可他心有不甘,堅稱龍封卷軸寫著瑯琊王的名字,沒想到瑯琊王之子竟是這般廢物,有負于師父當年依托。
也正因如此,瑾威毫不猶豫地拔劍自刎,臨終前透露自己和謹言沒有殺害瑾玉,恐怕他的死另有原因。
說完這最后一句話,瑾威斷氣閉上雙眼,從始至終強壓著怒意的葉嘯鷹拔刀而出,一聲喝令后,大軍齊刷刷對準太安殿,以及殿前的明德帝和蕭氏皇子。
雷無桀及時現(xiàn)身,一人一劍擋住千軍萬馬,蕭凌塵和蕭瑟站在他旁邊,高聲懇請瑯琊軍退避。
明德帝望著此番場景,又聽到葉嘯鷹充滿悲痛的話語,最終命令蕭瑟代為宣旨,承認瑯琊王謀逆之案純屬誤判。
念及奸人伏法,舊案昭雪,明德帝賜瑯琊王謚號“達”,重入太廟,至于蕭凌塵則是承襲王位,封為宣武將軍,召瑯琊舊軍,并三軍之外,直隸帝王。
正是明德帝曾經(jīng)聽信讒言,誤殺愛弟,所以決定每隔三日前往太廟奉香。
隨著蕭瑟完完全全復述宣讀結(jié)束,明德帝孱弱的身體徹底支撐不住,緊接昏迷倒地。
與此同時,葉若依和蕭月離在郊外攔截兩支勤王之師,每一步都在蕭瑟的計劃中。
另一邊
姜離離趕往宮門,探一探路,許久沒來過宮門,以防萬一下次來解決上官淺和云為衫時走錯路。
這時宮門選親還沒開始,守衛(wèi)方面松懈的不得了,她輕而易舉就進去了宮門。
以姜離離的實力,壓根就沒人能發(fā)現(xiàn)她。
————————————————未完待續(xù)
作者謝謝支持!
月櫻求點贊,收藏,鮮花,打賞,關(guān)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