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吸一口氣,將夢針刺入虛空。我能感覺到針尖觸碰到了什么柔軟的東西——那是她的夢境。我開始小心翼翼地修補那些破洞,梳理那些糾結(jié),最后編織出一段新的線條。
那是她孩子的形象,不是痛苦離去的模樣,而是安詳微笑的姿態(tài)。
當那位母親醒來時,她的眼睛里有淚水,但不再是絕望的。她說她夢見孩子告訴她,他很好,讓她不要太過悲傷。
"這便是織夢的意義,"母親說,"不是欺騙,而是治愈;不是逃避,而是面對。"
4.
十八歲,我的修行趨于滿。
母親給了我一把青玉古琴,說這是織夢師最重要的道具。
"夢針只能入夢,而古琴能夠引夢。"她教我彈奏幾段古老的曲子,聲音低沉悠遠,使人不知不覺進入昏沉狀態(tài)。
我們居住在山腳下的小村,過著平靜的生活。人們知道我母親的能力,偶爾會有求助者前來。他們帶著失眠、噩夢、思念、恐懼而來,帶著平靜、釋懷、勇氣而歸。
母親說,織夢師不可輕易展示手藝,更不可以此牟利。"夢乃心之鏡,輕易窺探,有違天道。"
然而這平靜的生活在我十九歲那年被打破了。
一日清晨,一隊穿著華服的官兵來到村子,為首的是一位面色嚴肅的中年男子。他自稱是京城夢宮的掌事,奉皇命尋訪天下織夢師。
"陛下近來夢魘纏身,御醫(yī)束手無策,查遍史冊,得知天下有織夢一術(shù),特命我等尋訪名家。"
母親面色如常,只是搖頭道:"小術(shù)粗淺,恐怕難當大任。"
那掌事卻道:"陛下龍體要緊,還請夫人隨我入京一行。"
母親看了我一眼,眼中有我讀不懂的復雜情緒。最終她輕嘆一聲,應(yīng)允了。
臨行前,母親將青玉古琴鄭重交到我手中:"我去京城,你留在村中。記住家訓,不可妄為。"
她又拿出一枚古樸的銅鏡,放在我手心:"此物名為'照心鏡',乃祖上傳下。若遇危急,將夢針與琴音引入鏡中,可助你一臂之力。"
我不解其意,但仍小心收好。
母親離開的背影,是我記憶中最后一個關(guān)于她的畫面。
5.
三個月后,一位面容枯槁的老者找到了我。他自稱是母親在京城的老友,帶來了一則消息——母親已經(jīng)去世。
"怎么可能?"我?guī)缀跻虻乖诘兀?她身體一向安康,何況有織夢之術(shù)護體..."
老者神情凝重:"正是因為織夢之術(shù)...陛下的夢魘非比尋常,你母親織夢時,被那夢魘反噬..."
他猶豫片刻,又道:"其實陛下的夢魘,是人為下的夢蠱。朝中有人想要謀害龍體,你母親發(fā)現(xiàn)后想要揭露,卻..."
我全身發(fā)冷:"是誰?誰害死了我母親?"
老者搖頭:"此事牽連甚廣,我不敢多說。只是臨終前,你母親托我?guī)г挘屇惚V?,切記家訓,莫要尋仇?
我沒有哭,但心中已如死灰。當夜,我取出青玉古琴,輕輕撥動琴弦,一曲哀思纏繞在小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