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盟帳之內(nèi),燭火搖曳,映得十八路諸侯的面容忽明忽暗。他們分列兩側,激烈爭論著推選盟主之事。大帳內(nèi)空氣凝滯,緊張與微妙的氣氛交織,隱約有暗流涌動。各人神色復雜,目光交匯間透著算計與試探。
袁紹孟德啊,你率先舉義兵、發(fā)檄文討賊,還曾行刺那董卓,這般壯舉可是天下皆知!這盟主之位,自然非你莫屬!
曹操袁家四世三公,根基深厚,名望無人能及。本初兄更是官居渤海太守,聲名赫赫。我曹操不過一介布衣,豈敢擔此重任!
諸侯是啊,本初兄,你就別再推辭了!這盟主之位非你莫屬,我等都心服口服。
公孫瓚慢著!我倒要舉薦一人,此人定能勝任盟主之位。
曹操哦?不知是哪位英雄,竟得足下如此推崇?
公孫瓚此人乃是孝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后,姓劉名備字玄德,正是當今皇室血脈。
曹操啊?莫非是那盧子干的高徒、曾在涿郡大破黃巾軍的劉玄德?
公孫瓚正是他。劉皇叔仁德兼?zhèn)?,實乃不二人選。
諸侯若是此人,擔任這盟主之職,倒是合情合理。
眾人紛紛附和,卻未曾留意袁紹的臉色早已鐵青,眉宇間隱隱透出一絲異樣神色。
劉備心中暗道:“搞什么???按照后世歷史,盟主之位本應是袁紹才對。我可不愿任這個勞什子盟主。引用曹賊一首詩:‘軍合力不齊,躊躇如燕行’。就這些各懷鬼胎的諸侯,何時才能興漢???”
劉備(林秋)諸位,備雖任太守之職,然皆為時局所迫。假使國泰民安,備庸人之才,豈能居太守之重?本初兄身處洛陽之時,面對董卓威迫,仍能拔劍相向,實為天下之楷模。
諸侯是啊,本初,大敵當前,你就莫要推遲了!
袁紹既然諸位舉薦,那我就暫任盟主之職,待有德之人。
諸侯討董的各項事宜終于確定下來。袁紹站在高臺之上,朗聲道:“漢室不幸,皇綱失統(tǒng)。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并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jié),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話音剛落,他歃血為誓,眾諸侯因他辭氣慷慨,不禁涕泗橫流。歃血完畢,袁紹下壇。
袁紹說道:“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p>
正在此時,忽聞探子來報:“報盟主,因前鋒孫堅在氾水關斬殺華雄,現(xiàn)呂布率眾在寨外唱罵,說是為華雄報仇?!?/p>
袁紹率領各部諸侯來到寨外觀望。只見那呂布頭戴三叉束發(fā)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huán)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劉備雖早知呂布勇武過人,但親眼見其威風凜凜的模樣,心中亦為之一驚,不由得暗嘆:“真不愧是一員猛將!”
袁紹環(huán)顧左右,朗聲說道:“諸君手下可有敢出戰(zhàn)呂布者?”
劉備心想,為了漢室大業(yè),不應在此拖延過久,當速戰(zhàn)速決。于是主動請戰(zhàn),說道:“我?guī)は掠卸伺c我為結拜兄弟,此二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可與呂布一戰(zhàn)。”
張飛等不及,忙出寨迎敵,飛馬大叫道:“三姓家奴,燕人張翼德在此”,揮舞丈八蛇丈,便沖向呂布,張飛抖擻精神,酣戰(zhàn)呂布,五十招后,不分勝負。關羽見狀,忙拍身下馬兒,便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過三十合后,戰(zhàn)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zhàn)。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
呂布因體力不支,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于是便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劉關張三人那里肯舍,拍馬趕來。諸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
張飛刺馬趕到關下,關上矢石如雨,不得進而回師。諸路諸侯,同請玄德、關、張賀功,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