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拖那也不會影響我說的,因為埃文斯公爵已經繞道去...”那青年還沒反駁完,便被呂思銘吼道。
“住嘴!作為魔法學院的學生居然連對方論點都沒有聽完,便出言反駁。哪里來的底氣!”
緊接著呂思銘換成平靜的語氣繼續(xù)說道:
“一場戰(zhàn)役不同軍團的統(tǒng)帥之間是要有溝通和協(xié)調的。所以很明顯埃文斯公爵的繞道偷襲敵人腹地的策略是與約翰公爵協(xié)調過后做出的決定?!?/p>
“為什么?因為在埃文斯公爵繞道時,約翰公爵就已經帶兵出城多次襲擾敵營了。其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敵人不斷將更多的部隊派到這里來圍城?!?/p>
“因為帶兵出城襲擾敵營但卻每次沒有取得顯著戰(zhàn)果便撤回城內,這向敵人傳達的意思首先是約翰公爵不缺兵,因為他的襲擾并沒有因為沒有起到奇襲的效果而停止?!?/p>
“其次展現(xiàn)出來的就是約翰公爵想要麻痹敵營的守軍和消磨敵軍的士氣。所以進攻方的將領反而會著急,想要提前進攻。但是首先凱旋關本身就依靠地勢而建,易守難攻。其次并不知道約翰大公具體兵力。”
“所以想要保證成功破城的方法只能是叫來更多的部隊作為攻城時的后備兵員。這也是最穩(wěn)的打法,其次戰(zhàn)爭前期埃文斯也做了迷惑敵人的軍隊調動,加上梅洛古道本身不適合大兵團通行,所以敵軍的防范重點不會是那里。”
“但僅僅讓對方圍城是沒法保證對方在得知埃文斯公爵帶兵出現(xiàn)在梅洛古道的消息時無法調兵回去增員后方的。因為敵方本來就不缺輕重騎兵,其次中部地區(qū)本就多平原,大軍內抽調幾只機動部隊幾天內趕回來完全可行。”
“所以約翰公爵才要等敵軍動員差不多時出城與敵軍在平原上決戰(zhàn),其目的就是消耗,拖延敵人的主力部隊,讓其無暇抽出其余軍隊去管埃文斯公爵的部隊。”
“至于決戰(zhàn)勝率的問題。首先,如果約翰公爵一直固守關內,那么長久以來守軍在神經一直緊繃的情況下會大大降低士氣,影響守城戰(zhàn)。這與敵軍久攻不下會降低士氣是同等的?!?/p>
“而約翰大公作為大軍統(tǒng)帥親自出征,與敵人硬碰硬對于士氣來說是有幫助的。其次先前約翰大公帶兵不斷襲擾敵營也可以降低很多士兵面對敵軍時的心理壓力?!?/p>
“而且你說決戰(zhàn)關鍵點在于約翰大公個人實力出色,可于萬軍中閑庭信步,讓敵軍士氣大減才得以大勝。這種行為是取巧?!?/p>
“但有沒有可能,約翰大公本身就在決策時將自己的個人實力對戰(zhàn)斗全程的影響帶入了整場戰(zhàn)役。”
“將手上所擁有的所有條件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本身就是身為指揮者最基本的素養(yǎng)。”
“更何況本身約翰公爵就是平民出身,靠著戰(zhàn)場過于出色的表現(xiàn)才脫穎而出的。而且就算不敵,也可退回關內繼續(xù)堅守。而且決戰(zhàn)也會大大損耗敵人的兵力。更別說這個概率還算小的?!?/p>
“所以綜上所述,你所謂更好的戰(zhàn)術不過是還沒有完全分析看透這場戰(zhàn)役而得出的自負的結論罷了?!闭f罷,呂思銘重新坐了下去,不再說話。而此刻偌大的教室里變得安靜無比。
就連那青年也只能憤憤坐下,瞪了呂思銘一眼,冷哼一聲撇過頭去。
而臺上的老師卻神色激動的看著呂思銘。他期待的就是這樣深刻的,多角度的剖析。即便有可能是約翰大公親口告訴自己孩子的事跡,但要做到講解時深度且客觀的分析出這些結論也難能可貴。
同時他也很震驚,他聽說了考試的事情,以為是這位跋扈少爺是取巧才取得那樣的成績,沒想到對方居然真的有足夠的學識。而先前他竟然完全看不出這個二世祖有這等心思。
ps:這兩天發(fā)燒了,可能質量有所下滑,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