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英的薺菜餛飩,是沈秀蘭的心頭好。每年春天薺菜剛冒頭,王桂英總會凌晨去郊區(qū)挖野薺菜,回來剁餡時加蝦仁和碎肉,包出的餛飩皮薄餡大,湯里撒點蔥花和香油,一口下去鮮得能掉眉毛。這天上午,王桂英正坐在棗樹下?lián)袼j菜,觸屏板忽然“?!钡仨懥艘宦?,彈出條新提示,光屏上的字閃著暖黃色的光:【檢測到外來訪客攜帶“老巷關(guān)聯(lián)記憶”,記憶關(guān)鍵詞“薺菜餛飩、王桂英”,可觸發(fā)“時光聯(lián)動”功能】。
王桂英納悶地戳了戳觸屏板,沒看懂啥意思,剛想喊沈秀蘭來看看,莊園門口就傳來個陌生男人的聲音:“請問,這里有位會包薺菜餛飩的王桂英阿姨嗎?”
王桂英擦了擦手上的泥,起身往門口走,就見一個穿深灰色西裝的中年男人站在棗樹下,手里攥著張泛黃的老照片,西裝口袋里還露著半截鋼筆。男人見她過來,趕緊舉起照片:“阿姨,我是陳小宇,1988年我家搬到老巷17號,就住在您家隔壁。那時候我總躲在門后看您包餛飩,您見我瘦,每天早上都端一碗薺菜餛飩給我,說‘孩子要吃飽,才有力氣讀書’。”
王桂英瞇著眼睛盯著照片——畫面里是個瘦巴巴的小男孩,穿著洗得發(fā)白的校服,手里端著個印著小紅花的搪瓷碗,碗里是冒著熱氣的餛飩,背景正是老巷的青磚墻。她忽然想起當(dāng)年那個總低著頭的孩子,父母離異后跟著奶奶過,飯都吃不飽:“小宇?你都長這么高了!當(dāng)年你才到我腰這兒,現(xiàn)在都成大老板模樣了!”
陳小宇跟著王桂英進了廚房,看著案板上的薺菜和蝦仁,眼睛亮了:“阿姨,我就是聞到這薺菜香味,才確定找對地方的。這些年我走到哪兒,都忘不了您包的餛飩味兒?!蓖豕鹩⑿χ瞪蠂梗骸澳愕戎?,阿姨這就給你包,還是當(dāng)年的做法?!闭f著,觸屏板的光屏自動展開,上面清晰列著陳小宇的記憶條目:
- 訪客記憶:1988年冬,陳小宇父母離異,他跟著奶奶住,每天早上都空腹上學(xué)。王桂英見他總在巷口徘徊,知道他沒飯吃,每天凌晨就去挖薺菜,包好餛飩后,悄悄放在他家門口的石階上,湯里總會臥個荷包蛋,說“吃了荷包蛋,一天都有精神”。1995年陳小宇考上大學(xué),臨走前王桂英包了一大碗餛飩,塞給他一張寫著地址的紙條:“到了外地,要是想餛飩了,就回來找阿姨”
?
- 推薦操作:按1988年配方制作——薺菜需手工剁碎,蝦仁保留顆粒感,餛飩皮搟至能透出指尖紋路;湯里加半勺香油,臥一個溏心荷包蛋,撒少許白胡椒粉
王桂英照著光屏上的步驟忙活起來,搟皮時特意把皮搟得薄如蟬翼,包餡時每個餛飩都塞得鼓鼓的。水開下鍋,餛飩浮起來后,舀一勺高湯,臥個溏心荷包蛋,撒上蔥花和白胡椒粉。端給陳小宇時,碗里的熱氣氤氳著,像極了當(dāng)年那個冬天的清晨。
陳小宇舀起一個餛飩,吹了吹送進嘴里,眼淚瞬間涌了上來:“阿姨,就是這個味兒!當(dāng)年我考上大學(xué),在火車站就著這碗餛飩吃,覺得渾身都有了勁兒。這些年我在外地打拼,吃過無數(shù)家餛飩,都沒有您做的這個味道?!边@時,觸屏板忽然播放起一段錄音,是當(dāng)年王桂英的聲音,帶著點沙啞,卻格外溫暖:“小宇,餛飩要趁熱吃,燙嘴也別怕。以后不管走多遠,不管混得好不好,都別忘了回家的路,阿姨還在老巷等你吃餛飩?!?/p>
陳小宇從包里拿出個牛皮筆記本,翻開里面夾著張褪色的餛飩票——是當(dāng)年王桂英手寫的,上面寫著“憑票換薺菜餛飩一碗”。“阿姨,這張票我揣了二十多年?!彼t著眼說,“現(xiàn)在我開了家餐飲公司,想把您的薺菜餛飩推向更多城市,在每個門店都設(shè)個‘時光餛飩窗口’,讓在外的游子都能嘗到家的味道,也讓他們知道,有人在等他們回家。”林辰站在門口,看著光屏上跳動的“記憶聯(lián)動成功”字樣,忽然懂了系統(tǒng)的真正意義——它不只是留存舊時光的容器,更是一根溫柔的線,用老味道牽著散落在各地的人,讓時光里的溫暖,有了新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