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椰奶的甜香與小包子的暖軟交織的童年里,能被我稱作“白月光”的學校,唯有宜城實驗小學。
實小的面積不算遼闊,卻如一段斑斕的膠片,每一幀都記錄著我數不清童年美好瞬間。它有著內外相連的兩個操場,外操場就緊挨著那扇承載了無數次期待的校門。踏入校門右拐,一面攀巖墻赫然矗立,巖壁上五顏六色的巖點像撒落的星星,吸引著孩子們去探索。我這“小包子”天生運動細胞匱乏,任憑多少次費力抓著巖點、踮著腳尖向上夠,直到畢業(yè)也沒能真正到達那面墻的頂端。而放學時,我像只盼著歸巢的鳥兒,總會悄悄的躲在攀巖墻后,把臉埋在微涼的巖壁陰影里,眼巴巴望著校門外,等父母那熟悉的身影出現。
走過攀巖墻,是運動區(qū)。那里雖然算不上校園的核心,但有各種運動器材堆疊擺放,不愛運動的我也會偶爾光顧一下,光顧的后果就是,不知如何掉下了雙杠,重重的摔下,在同學和老師的慌亂下,聯系家長,被匆匆送往附近的醫(yī)院。
而最讓人喜愛的,莫過于是器材區(qū)旁那座木質閱讀走廊。由原木搭建的框架,帶著自然的溫厚,陽光從樹葉縫隙穿過,在木質桌椅和書架上烙下斑駁的光斑。書架上的書琳瑯滿目,從帶拼音的童話繪本到妙趣橫生的科普雜志,總會讓我與同學一頭扎進去。我們或并排坐在木椅上,;或各自捧著書,在書頁翻動的沙沙聲里,任由微風夾雜著草木泥土的清香掠過耳畔。在那里,時間都變得慵懶愜意,每一次閱讀都是一場心靈的暢游,一段美好的時光。最重要的是,在炎炎烈日下,體育課后它是一個好去處,坐在那里的陰涼處,喝上一口溫水,就已消去大半的暑意。
轉角走向操場,一排整齊的柳樹順著跑道舒展著枝條,微風拂過,柳絲如綠綢般輕拂,滿是生機與活力,看得人心底也暖暖的,有溫馨的氛圍。內操場則立著教學樓和藝術樓,雖不算華麗,卻內部的功能十分齊全,真應了那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關于小包子學校的布局,就先說到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