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和媽一起去吃酒,大人們說是小孩子摳了他腳板就會攆路(和大人形影不離),那個時候凡是有人結(jié)婚,或者辦房子酒,生日宴喜喪。都會隨媽一起去,她總是事先和我講好坐席的規(guī)矩:“坐席不能做上席”,那是村里德高望重老人家的位置。要大人們動筷子后才能動筷子,每盤菜都是一樣。打噴嚏要向后,不能對著人打噴嚏。吃完飯要和大人們說,“我吃飽了,你們慢慢吃……”每次都事先約法三章,沒有遵守的話,下次就再也不我去吃酒。穿好漂亮衣服,準備好袋子(可以吃不完打包)。走過了許多陌生的路,認識了逐漸熟悉的人 走到人家房屋附近就能聞到辦酒的氣味。地壩是一片鞭炮紙散落的紅色,會碰到認識和不認識的同齡人,我們總能完成一片。入席就坐,我總要為哪是上席而苦惱很久,最后跟著媽媽坐,準沒錯。到良辰,支客士(禮儀、司儀)宣布開席。桌布鋪好,每人分發(fā)花生瓜子糖,還有一個橘子或者蘋果,一瓶飲料,每桌兩包煙(婦人家總是會讓給下重力的主勞們(結(jié)了婚的男人))。開始上菜了,上菜的時候,都會要喝一句“來來來,菜來了”最先上涼菜。一個大茶盤里面裝至少十樣涼菜:雞爪、豬舌、豬肝、豬腰、豬心、犢子、豬耳朵、還有豬頭肉、牛肉、烤鴨、涼拌粉絲。上席那個爺爺動了筷子了,好可以開動了。我不喜歡吃雞爪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因為雞爪是最費時間的東西了,我要帶回去吃所以先放著,涼菜除了粉絲喜歡吃,其他都不太不喜歡所以放著回家再吃?! ? 第二道,豬肘。特大的碗乘出熱騰騰、胖乎乎、油汁汁的醬黃色豬肘,拿筷子一夾就化開的感覺,慢慢膠原蛋白。老人家最喜歡這道菜,入口即化。小孩子不喜歡油瀝瀝的肉。只吃墊底的眉豆?!盃C……來了”下道菜是我最喜歡的 第三道,澆頭。也是一大碗。我親眼見廚師做過澆頭:瘦肉、花生、梅菜……雙手持刀剁到成肉泥。用竹簡卷成圓筒,上鍋蒸。每人一片,媽總會把她那份給我,我又舍不得吃留到晚上吃。澆頭吃完露出豆腐,豆腐是油炸過的,后面一起蒸,最底下是豆芽。蒸出來的菜能抓住每個人的胃完全是靠這湯汁了,可是我不知道這湯汁怎么做,這也許是每個廚師最機密的配方了?! ? 第四道,蒸魚??可匠陨剑亢3院?。雖然靠山。四川人的宴席上雞鴨魚肉是決定不可少的。魚,切成一塊塊,裹著麻辣的蒸肉粉,一起蒸。即保留魚本身的鮮味,又能滿足蜀川人喜辣的味蕾。刺太多,留著晚上吃吧?! ? 第五道,梅菜扣肉。春天收的梅菜,經(jīng)過漫長的腌制,這是考驗一個巧婦手藝的時候。話說梅菜做得好的婦人,那么肯定能把日子過得周周道道。老鹽缸撈出梅干菜切細,放碗里備用。大火把五花肉煮透,算算得花個兩、三個小時呢,好把油水都煮出來,一般煮好的湯汁拿去煮蘿卜(冬天)或者冬瓜(夏天)煮好切片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每一個廚師都有講究的。錯開擺在梅菜上,上火蒸到肉能入口即化的時候。肉有梅菜的香味,因油脂水煮到湯了,肉也便肥而不膩。梅干菜又很下飯。 第六道,小雞燉蘑菇。好,說了雞鴨魚肉了,怎么能少了雞呢。農(nóng)村雞都是自己散養(yǎng)的,肉更緊實,和泡了一夜的香菇,各種香料一起在柴火鍋里煮,湯呈金黃色,喝一口湯,??!真鮮啊?! 〉谄叩溃疵渍襞殴?。我的第二愛。肉多的精排碼在糯米上,甜甜的,特別好吃,總有吃第二塊,可以一人一份,所以好想自己快點長大,自己做這道菜。但長大了也沒有時間做來吃過,我想可能是就算做了也不是那個味道所以懶吧! 第八道,喜刷肉,其實和糯米蒸排骨一樣,要用肉上好的五花肉,肥肉不要太多?;ㄉ?,白糖一些猜不到的佐料腌制個把小時,然后放糯米,一起蒸,出爐倒扣。喜刷肉,因為用上蒸,甜味和花生香滲入肉里,一口咬下去是甜而不膩。我超喜歡糯米這兩道肉肉的了?! 〉诰诺?,滑肉(酥肉)五花肉加入面粉、啤酒、自己釀的豆瓣醬各種調(diào)料。先下油鍋炸至醬黃色撈起。冷水下酥肉,煮熟放蔥花??偸窍矚g試運氣要是咬下一口是肥肉,就慢慢吐出來把外面肥的肉偷偷丟掉?!? 第十道,扣肉。也就是蒸肉,過喜酒就用紅曲粉染成紅色,整齊碼放在碗底,用土豆或南瓜填平,上鍋蒸。蒸好把碗扣在另一個碗里,所以稱扣肉?;夂涂廴飧饔腥?,扣肉太肥了,我會夾給老人家,她們最喜歡這些菜了?! ∵@就是巴蜀最經(jīng)典的十大碗,后面長大了,當年廚子們把手藝傳承給自己的在外打工的兒子們,后面,再也沒有記憶中的味道了,不是廚藝不精,而是可能長大了,每個時段的人對于同樣的飯菜再也不是抱著當時的初衷了,記憶深處那一幕:媽:“快點走??!人家要開席了”一個七八歲小女孩閃閃大眼睛是那么沒有雜質(zhì)的神情。屋內(nèi)傳來一個聲音:看看菊兒幺幺收拾好了呢,去叫下她”“ 恩,要得”急著小女孩歡快的跑起來,背影那么輕巧,天真爛漫,馬尾搖晃在絢麗的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