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晨,少年睜開雙眼,扭頭看了一眼身旁,發(fā)現(xiàn)此刻身旁的少女,還在熟睡中。于是乎小心翼翼的爬起床,穿戴好衣物,并給自己妹妹再次蓋好被子,這才走出房間。
出了房間,來到堂前父母得靈柩前,看了一眼香爐中即將燃盡的祭香,隨即忙從棺木旁再次拿起了三支香點燃,并快速插好。
隨后又看了一眼靈柩前的兩盞油燈,發(fā)現(xiàn)油燈中的火焰已然接近熄滅,燈芯已經(jīng)燒至末端。
小干子連忙用鑷子將燈芯再次挑了一截起來。燈火這才再次變大了幾分。接著又從一旁得油壺中,取了兩芍,盛進(jìn)油燈中。
這一切動作顯得是那么得熟練。顯然這并不是他第一次添置燈油。
這盞油燈名叫長明燈,又叫引魂燈,乃是給逝者指路接引得燈。
昨天晚上小干子將自己妹妹哄著入睡之后。他便一直守在父母得靈柩前,不停得給父母燒著紙錢,每隔一段時間便抬頭看看,看看靈柩前的香是否燃燒完,隨后添置新的香。燈芯是否燃燒得順暢,時不時用鑷子撥動一下,防止油燈熄滅。就這般,一直守到后半夜時候,嬸子過來接替代了他,在嬸子的百般勸說下。他這才去房間歇息了兩個時辰左右。
而此刻父母的靈柩前,嬸子側(cè)躺在一張臨時放置的床榻上熟睡著。
而當(dāng)一道刺目的火光照射在她得臉上,她這才皺了皺眉頭,睜開雙眼。然而此刻的小干子已經(jīng)跪在父母得靈柩前,燒起了紙錢。
見狀,她扭頭看了一眼門外,卻發(fā)現(xiàn),此刻外面的天,才蒙蒙亮。隨即忙用手揉了揉雙目,這才站起身來。結(jié)果起來之后不由得打了個冷顫,今天的天氣,屬實有點冷。
輕輕揉搓了了下雙手,并哈出了一口氣,這才來到少年面前,卻發(fā)現(xiàn)少年得臉頰上,刻印著一道淺淺得淚痕,顯然是在自己醒來之前,他有再次哭過,只是并未哭出聲來。這不禁然讓她有些感慨,這孩子太懂事了一些。隨即忙蹲下身子道:“小干子,讓嬸子來把,天還沒亮,你再去睡會兒吧!”
小干子搖了搖頭道:“不用了嬸子,我自己可以得,沒得事。你去忙吧!”
嬸子見狀,不由得嘆息一口氣,隨后點了點頭:“唉,都說懂事得娃娃早當(dāng)家,你這娃兒也太懂事了。你想吃點啥子?嬸子且給你做。”
“嗯,那謝謝嬸子咯,幫我熬制點粥就行了?!?/p>
嬸子點了點頭,隨即便朝著屋外廚房走去。而她走出來得時候,正好撞見一幫廚娘,正在幫忙架柴火堆,燒制土炕灶。
一個小院內(nèi),便被架了七八口鍋,鍋里有燒水做飯得,也有在燒制湯羹菜稀等。還有正在燒水燙盤子飯碗等餐具。因為這些這些餐具一會兒需要給客人們上菜用。趕上正午主家親人席,需要用這些盤子盛菜,而這些餐具多數(shù)都是從各個鄰居家借來得,并不知曉其碗具是否有沾染過任何疾病之物,因此需要用滾燙的熱水,全部燙洗一遍,一來可以殺菌消毒,防止客人吃了不干凈的東西,導(dǎo)致村子引發(fā)瘟疫霍亂。
二來干凈得碗筷可以讓所有得主家客人知道,他們是有重視這件事情得,并未因為情人的離世傷心而沒照顧到來訪的客人。
見到小院內(nèi)外如此忙碌,嬸子來到一處角落的土灶旁,查看了一下鍋里的情況,發(fā)現(xiàn)灶內(nèi)得明火已熄滅,余火尚在。隨即便決定在這臺灶起火,給兩個孩子做一點簡單得飯菜。
將一捆引火柴丟進(jìn)灶內(nèi),很快灶內(nèi)便燃燒起了熊熊烈火。接著大火,嬸子添置了兩快大的木柴,很快灶內(nèi)便嗶嗶啵啵的燃燒起來。
借著鍋內(nèi)大火,嬸子快速洗鍋燒水做飯。摸約半個時辰左右,嬸子便將剛剛做好得飯菜,端進(jìn)了靈堂內(nèi)。
而此刻的靈堂內(nèi),小婉已經(jīng)起床,天空此刻也已經(jīng)能看見一抹魚肚白,接著晨曦的光輝朝著門外看去,會發(fā)現(xiàn),外面得世界霧蒙蒙的一片,其地面的土地上,更是有一層淺白色的物質(zhì)。若是仔細(xì)一看,便會發(fā)現(xiàn),那是霜。
大霧加上霜凍,今天得天氣顯得格外得寒冷。行人走在大路上,會不由自主得雙手揣進(jìn)袖口內(nèi),借此來抵擋寒意。
然而此地畢竟屬于山川地帶,潮濕的空氣,讓其寒意擴張得更加快了幾分,即便是雙手揣在一起,也難以抵擋住這份寒意。
當(dāng)行人走來到小干子家門前,發(fā)現(xiàn)兩盞大白燈籠時,皆會不由自主得停下腳步,隨后向著周圍的人打聽,這里究竟是哪一家人離逝。
在得知是小干子家之后,皆是不由得一陣搖頭嘆息。并對兄妹二人的遭遇表示同情,隨后便會跟著同行之人,一同進(jìn)入小干子家,看一看情況,順便吊唁一番。
吊唁完之后順便能蹭上一頓飯,那便在好不過了。只是要到中午得時候,才會接待第一波客人,因此,很多人也算識趣,并未在此地多作停留,畢竟,天氣屬實有點冷,沒人愿意待在屋外吹這冷風(fēng)。于是乎,多數(shù)人會回自己家,或者找個暖和點的地方去帶著,烤烤火取暖祛祛寒意。
而有人走,自然就會有人留下。這其中便有一位白發(fā)得道人,他在進(jìn)入這里之后,在吊唁完主家之人的靈位以后,便坐在了靈牌旁邊一些的空位上。
這里的位置,一般都是念誦超度經(jīng)文的陰陽先生座得地方,也就是說,誰坐在了這個位置,他便需要給主家之人的逝者,念誦超度經(jīng)文。
當(dāng)眾人發(fā)現(xiàn)突然有這么一個道人座上了這個位置,不由得皆是以愣,隨即紛紛朝著那道人看去。
只見那道人童顏鶴發(fā),氣宇軒昂,一身灰色道袍,格外得顯眼。
見道人坐下,嬸子忙拉了拉小干子,示意與自己一同上前,去行拜會之禮。
小干子見狀,也明白,隨即忙跟著嬸子來到那道人面前,便要跪下,誰知曉那道人眼疾手快,直接一個閃身避開,來到小干子身旁,將其攙扶起來道:“快起來,貧道可擔(dān)不起你這孝子一跪之禮?!?/p>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