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燈暖
大年初五的清晨,子木是被窗欞上的冰花驚醒的。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把那些交錯的紋路映得像水晶雕刻,她伸手去摸,指尖剛碰到玻璃就縮了回來——涼得像塊冰。
“醒了?”沙瑞金端著熱水進來,把搪瓷杯往床頭小凳上放,“阿姨在廚房炸油糕呢,說今天要送些給鄰里,破五吃糕,步步登高?!?/p>
子木披著棉襖坐起來,聽見廚房傳來“滋啦”的油炸聲,混著母親哼的小調。她趿著棉鞋走到門口,看見母親系著藍布圍裙,正把炸得金黃的油糕往竹籃里撿,鬢角沾著點面粉,像落了層細雪。“媽,我來吧。”子木伸手要接,被母親拍開:“剛炸好燙得很,你去把院里的紅燈籠再掛高點,昨天風大,吹得歪歪斜斜的?!?/p>
沙瑞金已經搬了梯子架在老槐樹下,正踮著腳調整燈籠繩。紅燈籠在風里輕輕晃,穗子掃過他的肩頭,像只紅雀在啄食。子木站在底下看,忽然覺得這畫面比年畫還鮮活——灰墻白雪襯著紅燈籠,他穿著藏青棉褲,褲腳沾著點雪沫,側臉被陽光照得暖融融的。
“遞個釘子來。”沙瑞金低頭喊,子木趕緊從工具箱里翻出鐵釘遞上去。他接住時指尖碰到她的手,兩人都笑了——他的手凍得發(fā)紅,她的手卻被炭火熏得暖乎乎的。
正忙著,王大娘的聲音就從院門口飄進來:“親家母,炸油糕呢?我聞著香味就來了!”她身后跟著小孫子,手里舉著個紙糊的兔子燈,竹架上還纏著紅絨線?!斑@是我家老頭子扎的,給孩子們玩的,你家子木要是喜歡,拿回去掛著玩?!?/p>
母親從廚房探出頭:“快進來坐!剛出鍋的油糕,就等你嘗第一口?!蓖醮竽锏膶O子舉著兔子燈跑到院里,燈籠上的紅絨線被風吹得飄起來,蹭到沙瑞金剛掛好的紅燈籠,兩個燈籠輕輕撞了下,像在互相拜年。
“這燈扎得真??!”子木摸著兔子燈的耳朵,竹骨削得溜光,糊的綿紙白生生的,眼睛是用黑絨布縫的,“大爺手真巧,比供銷社賣的還好看。”
王大娘笑得眼角堆起褶子:“他年輕時在戲班扎過戲臺子,這點活不算啥。說起來,后天就是元宵節(jié)了,往年都是街道辦組織猜燈謎,今年天冷,怕是辦不成了?!?/p>
母親往王大娘手里塞油糕:“辦不成咱們自己辦!就在這院里掛些燈籠,讓孩子們來猜,輸贏不重要,圖個熱鬧?!鄙橙鸾鹪谂越釉挘骸拔胰フ倚┘t紙來,咱們剪些謎面貼上,再備點糖果當獎品。”
小孫子啃著油糕拍手:“好哦!猜燈謎咯!”油糕的糖汁順著他的嘴角往下流,滴在兔子燈的棉紙上,暈開個小小的黃點,像給兔子添了顆痣。
吃過早飯,沙瑞金真的去供銷社買了紅紙和漿糊,子木找出剪刀,母親搬來針線笸籮,三人坐在炭火盆邊忙活。母親剪的是“?!弊趾拖铲o,剪刀在紅紙上翻飛,眨眼間一只振翅的喜鵲就落了紙,翅膀上還剪出細密的花紋。“你姥姥教我的,”母親把剪好的喜鵲遞給子木,“她說剪喜鵲得留三分空,才像要飛的樣子?!?/p>
沙瑞金在寫謎面,毛筆尖在紅紙上走得穩(wěn)穩(wěn)的,“小時穿黑衣,大時穿綠袍,水里過日子,岸上來睡覺”——竟是條謎語。子木湊過去看:“這是青蛙吧?太簡單了,孩子們一猜就中。”沙瑞金笑著往她手里塞支筆:“那你寫個難的?!?/p>
子木想了想,寫下“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母親湊過來看:“這是硯臺吧?你爸年輕時總用硯臺練字,磨墨時‘沙沙’響,跟春蠶啃桑葉似的?!?/p>
正說著,李奶奶挎著竹籃進來了,籃子里裝著十幾個元宵面劑子,白胖的像團雪。“聽見你們說猜燈謎,”李奶奶把面劑子往桌上放,“我和老頭子揉了點糯米面,后天包元宵吃,甜的咸的都有,讓孩子們挑?!彼匆娮郎系募艏?,忽然一拍大腿:“我年輕時學過剪葫蘆,能裝燈燭的那種,我回去找剪刀,咱們多剪些!”
李奶奶風風火火地走了,母親看著她的背影笑:“這老太太,比年輕人還利索。”子木把剪好的喜鵲貼在燈籠上,忽然覺得這院里的熱鬧,比城里的戲臺子還讓人歡喜——沒有鑼鼓喧天,卻有柴米油鹽的實在,你送碗面,我剪張紙,湊在一起就是最暖的年景。
下午張大爺扛著捆細竹竿進來,說是給燈籠做架子?!扒霸豪畲鬆斉闹褡?,削得溜光,”張大爺把竹竿靠在墻上,“我那小孫子非說要扎個老虎燈,我說老虎太兇,扎個兔子燈吧,他還跟我急?!?/p>
沙瑞金正在糊燈籠,聽見這話笑:“要不扎個老虎燈?我來畫虎頭,張大爺您來扎架子,咱們合作一個?!睆埓鬆斞劬σ涣粒骸俺?!我年輕時扎過龍燈,老虎算啥!”兩人湊在一起比劃,竹竿在院里敲出“咚咚”的響,像在打鼓。
子木和母親坐在廊下搓元宵餡,芝麻餡里拌了豬油,香得人直咽口水。“你爸總說芝麻餡要放冰糖渣,”母親往餡里撒著糖,“咬一口咯吱響,才叫有嚼頭?!弊幽竞鋈幌肫鹑ツ甓欤橙鸾鸾o她買的芝麻糖,也是這樣帶著冰糖渣,他說“聽阿姨說你愛吃這個”,原來他把母親的話都記在了心上。
日頭偏西時,院里已經堆了十幾個燈籠架子,有方的,有圓的,還有個沒完工的老虎燈,竹骨支棱著,像只蹲在地上的小獸。沙瑞金正在給老虎燈糊紙,李奶奶提著個竹筐進來,里面是她剪的葫蘆燈,紅紙上剪著纏枝紋,中間留著方孔,正好能放蠟燭?!澳憧催@個,”李奶奶舉起個葫蘆燈,“點上蠟燭,光從孔里透出來,地上能映出花紋,比琉璃燈還好看?!?/p>
母親接過葫蘆燈,對著陽光照了照:“真好看!這手藝,得傳給孩子們?!崩钅棠虈@氣:“現(xiàn)在的孩子都愛買塑料燈,誰還學這個。不過話說回來,你家瑞金這手毛筆字,也該教孩子們寫寫,總比在墻上亂涂強?!?/p>
正說著,王大娘的孫子舉著個新扎的魚燈跑進來,竹骨彎成月牙形,糊著藍紙,像條在水里游的魚。“沙叔叔,你看我扎的!”孩子跑得滿頭汗,棉帽都歪了,“爺爺說要涂金粉,晚上點上燈,就像金魚在游?!?/p>
沙瑞金蹲下來幫他扶正棉帽:“真厲害,比我小時候扎的強多了?!彼⒆邮掷锶藟K芝麻糖:“后天猜燈謎,你這魚燈準能得獎。”孩子含著糖跑出去,魚燈在他身后晃悠,像條快活的影子。
晚飯是母親做的蕎面饸饹,澆著羊肉臊子,辣得人額頭冒汗。沙瑞金給母親盛面時,特意少放了辣椒油:“您胃不好,吃點溫和的。”母親笑著往他碗里夾了塊羊肉:“你多吃點,白天忙活一天,累著了?!?/p>
子木看著他們互相讓著吃食,忽然覺得這一碗面里,藏著比羊肉更暖的東西。窗外的燈籠被風吹得輕輕轉,光透過紙照進來,在地上投下晃動的光斑,像誰在跳舞。
夜里子木被凍醒,看見沙瑞金正往炭火盆里添炭?!皠e掀被子,”他低聲說,“剛加了炭,一會兒就暖和了?!弊幽就磉吙苛丝浚犚姼舯谀赣H在說夢話,像是在喊她的小名。
“明天去給張大爺送些油糕吧,”子木輕聲說,“他孫子愛吃甜的?!鄙橙鸾鸢阉氖秩M自己懷里焐著:“我備了兩包芝麻糖,明早一起送去。對了,李奶奶說她的老花鏡磨花了,我托人在縣城買了副新的,明天順便帶來。”
子木想起李奶奶總瞇著眼睛穿針,線半天穿不進針眼,心里忽然暖烘烘的。原來愛不是非要做什么大事,不過是記住誰愛吃甜的,誰的眼鏡該換了,誰的胃受不了辣,這些細碎的惦記,像炭火盆里的火星,看著小,卻能焐熱一整個冬天。
天亮時,院里的燈籠還亮著,紅通通的像串糖葫蘆。子木推開窗,看見張大爺?shù)膶O子正踮著腳往老虎燈里塞蠟燭,沙瑞金在旁邊扶著燈籠架,怕他摔著。母親和李奶奶坐在廊下,正把剪好的謎面往燈籠上貼,“一口咬掉牛尾巴”“小時穿黑衣”,紅紙條在風里飄,像一群紅蝴蝶。
王大娘端著盆糯米粉進來,老遠就喊:“快來幫忙揉面!我家老頭子說要包百十個元宵,讓全院的人都吃夠!”她的聲音撞在墻上,彈回來,混著孩子們的笑鬧聲,像支熱鬧的曲子。
子木忽然想起母親昨天說的話:“日子就像這燈籠,要眾人拾柴,才能亮堂?!笨刹皇锹铮阍鷤€架子,我糊張紙,他剪個謎面,湊在一起,就成了最亮的燈,最暖的年。
陽光越升越高,把燈籠的影子拉得長長的,像在地上鋪了條紅毯子。子木看著院里忙碌的身影,忽然覺得心里踏實得很。有暖燈照著,有親人陪著,有鄰里熱熱鬧鬧地湊在一起,這樣的日子,就像剛出鍋的元宵,圓滾滾,甜滋滋,咬一口,全是蜜。
元宵節(jié)的晚上,院里果然掛滿了燈籠。老虎燈瞪著圓眼睛,兔子燈豎著長耳朵,魚燈張著嘴像在吐泡泡,葫蘆燈的光影在地上轉,映出星星點點的花紋。孩子們舉著自己扎的燈,在院里跑來跑去,笑聲驚飛了檐下的麻雀。
沙瑞金搬來張桌子,上面擺著糖果和元宵,王大娘的孫子正踮著腳猜“一口咬掉牛尾巴”,憋得小臉通紅:“是‘告’字!對不對?”母親笑著往他手里塞塊糖:“對嘍,我們家小寶真聰明!”
李奶奶戴著新眼鏡,正給孩子們講燈謎里的故事,“這硯臺啊,是文人的寶貝,就像咱們莊稼人的鋤頭……”張大爺蹲在院里煮元宵,鍋里的白胖團子翻滾著,香氣漫了滿院。
子木靠在沙瑞金身邊,看母親和王大娘比誰剪的窗花好看,看李奶奶給孩子們分糖果,看張大爺?shù)膶O子舉著老虎燈轉圈,忽然覺得這滿院的燈火,比城里的霓虹燈還亮。因為這燈里,有手的溫度,有笑的暖意,有一院子的人情味兒。
沙瑞金往她手里塞了個熱元宵,芝麻餡的,咬一口,冰糖渣在嘴里咯吱響?!疤饐幔俊彼吐晢?,眼里的光比燈籠還亮。子木點點頭,往他嘴里塞了一個,看著他瞇起眼睛笑,忽然覺得,幸福就是這樣吧——有燈暖著,有糖甜著,有身邊人笑著,把每個尋常的日子,都過成亮堂堂、暖融融的模樣。
燈籠的光映在雪地上,把整個院子染成了暖紅色。遠處傳來零星的鞭炮聲,像在為這滿院的熱鬧鼓掌。子木想,這樣的夜晚真好,有燈,有月,有說不完的家常,還有數(shù)不清的明天,等著他們一起亮,一起暖,一起把每個平凡的日子,都過成最甜的模樣。
月光淌過檐角,落在紅燈籠上,像給這滿院的暖意,又添了層溫柔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