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的煎餅車裝上LED燈牌那晚,整條夜市街都在發(fā)光。妹妹用扎絲拗出的"知識煎餅"四個字,在霓虹叢林里倔強地閃爍。面糊桶換成不銹鋼保溫缸時,五金店王叔偷偷在夾層刻了道拋物線——那是李曉雨期中考試的壓軸題答案。
穿西裝的客人漸漸多了。戴安全帽的工人捧著煎餅?zāi)畎b紙上的單詞,隔壁奶茶店小妹用吸管在杯壁畫受力分析圖。最忙的周末,李曉雨把補習班搬到三輪車后,孩子們趴在快遞箱搭成的課桌上寫作業(yè),鉛筆沙沙聲混著煎餅的滋滋作響。
轉(zhuǎn)機始于那個穿馬甲的中年人。他在攤前站了半小時,鏡頭始終對著李向陽翻飛的鏟子。"小伙子,你上過《早安都市》嗎?"記者老陳遞來的名片沾著甜面醬,"觀眾愛看寒門出貴子的故事。"
報道播出的清晨,煎餅車前排出十八米長隊。穿旗袍的阿姨們舉著寫有化學式的便簽,菜場魚販塞來一袋蝦皮:"給我閨女換道幾何題講解!"李向陽在鏊子上澆出面糊銀河系,星云中心特意多臥了個蛋。
大學教授帶著研究生來采樣那日,李曉雨正用溫度計測油鍋梯度。"190℃時蛋白質(zhì)變性最均勻。"她沾著面粉的手指點向數(shù)據(jù)記錄本,身后穿白大褂的學生突然鼓掌。老教授掏出的合作意向書,被李向陽墊著用來給顧客找零。
夜市管理辦主任親自送來擴攤許可證時,李向陽正在焊第二輛餐車。廢品站收來的自行車架淋著雨,李曉雨給車筐插滿野花——每朵花蕊都藏著道腦筋急轉(zhuǎn)彎。穿貂皮的大嬸扔來串鑰匙:"我家鋪面閑著呢,抵你家小雨給我孫子上月課的學費!"
跨年夜那晚,整條街攤主忽然同時熄燈。李向陽轉(zhuǎn)身看見二十輛小吃車亮起"前程似錦"的燈牌,烤紅薯大爺掀開鐵桶,里面是用炭灰寫的《送東陽馬生序》。穿黃馬甲的清潔工阿姨擠到最前面,遞來件用防塵布縫的圍裙,口袋上繡著所有補課孩子的名字。
城管老劉交班時總會捎來舊報紙,李曉雨發(fā)現(xiàn)他夾在里面的中考模擬卷?,F(xiàn)在她批改完卷子,會順手包個加肉松的煎餅塞回去。飄雪那日,報紙頭版登著他們兄妹的照片,背景里模糊的環(huán)衛(wèi)車擋板上,隱約能看見老劉兒子進步的數(shù)學成績。
立春當天,李向陽在收攤后的路燈下拆開信封。夜校錄取通知書和連鎖品牌加盟邀約同時滑落,李曉雨撿起沾了油漬的那封,突然笑出眼淚——加盟方竟是當年撕她課本的班長父親。
第一鍋春餅出爐時,大學教授領(lǐng)著外國考察團來了。金發(fā)碧眼的學者咬下煎餅瞬間,包裝紙上的化學式突然被投影到大廈幕墻。李曉雨舉起妹妹用鋼筋焊的教鞭,整個城市的霓虹都成了她講解的PPT背景。
收攤時清點零錢,李向陽在硬幣堆里發(fā)現(xiàn)枚鉆戒。穿婚紗的姑娘匆匆跑來認領(lǐng):"當年我總抄你妹妹作業(yè)...婚禮定在大學禮堂,給你們留了主桌!"李曉雨偷偷把新娘捧花拆開,滿天星分給每個夜讀的孩子當書簽。
月光鋪滿三輪車轍時,兄妹倆的倒影已比路燈更高。他們身后蜿蜒的油漬與粉筆跡,在城市的褶皺里連成發(fā)光的銀河。